“慢就業”,不是你逃避平庸的選項
作者:互聯網 日期:2017-04-06 瀏覽
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,2016年,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,就業形勢整體向好。2016年,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65萬人,占比就業市場的58.3%。近期一項調查顯示,這些踏出校門的“95后”,“受雇全職工作”的比例呈下降趨勢,“慢就業”或者“創業”的比例呈上升趨勢。也就是說,2016年全國新增就業人口中,近6成人,越來越看重“慢就業”這個選項。

客觀來講,這種就業選擇難論好壞,況且每一個鄭重做出的選擇,都值得被尊重。它一方面體現了青年群體自我意識的增強,另一方面,選擇走這條“慢就業”或者“創業”之路,就意味著他們要自己找到既符合理想、又實際可行的目標,自行規劃路線并付諸行動,其中的錘煉與努力促其成長。

不過,倘若選擇“慢就業”的目的,僅是因為厭煩無聊而逃避上班、掙脫某種束縛感,那這種職業選擇自然缺少了深意,變得沒有必要。因為趣味、真我、成就感,本就同樣存在于看似無聊的工作中,但是這些職業選擇,往往被部分人輕視和忽略。

電影《編舟記》、《入殮師》、《剃頭匠》,包括去年大火的紀錄片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,都描述了職業選擇的另一個選項:以匠心,做職人。電影《編舟記》講的是大多數人眼里極為繁復、枯燥、冗長,也不太了解的工作——辭書編纂。

電影中,辭書編輯的工作狀態和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,使幾乎所有觀眾都對這群堅持求索、在單一工作中保持極大耐心和高度責任心的工作者,表示由衷敬佩。在網上的影評中,我看到一些人在影片中探尋“慢工作”之美。有人對它的理解是:在不斷的碰撞磨合中理解他人、審視自我,在對語言傳統的賡續、揚棄與創新中追索真相、照見人心,為人做事用情都追隨本心,如切如磋如琢如磨。這種想法,恰好可以用來描述職人:職人,在日本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,他們有的效力于知名企業,更多的則是經營著自家老鋪,埋頭鉆研技藝,幾十年如一日,讓傳統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迸發新活力,他們,可以說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。

電影里,語言學者松本先生為《大渡?!访麜r說:“詞匯的海洋浩瀚無邊,辭典是言語大海中的一葉扁舟,人類靠辭典這個扁舟渡海,找尋最能表達心意的詞語?!蓖ㄟ^對詞語、釋義的一遍遍打磨,這種慢,讓辭書編輯編出一部受讀者信賴,查閱后能恍然大悟的辭典,說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,恐怕無人反駁。但縱觀電影通篇,也僅是在松本先生的這句話里,粗略地道出了辭書編輯們工作的意義,或許編劇和導演想表達這樣一個意向——工作時,慢一點挺好,不要過多想著成就或者利益,一是因為這種計較容易讓人失去重心,二是因為枯燥平淡的工作也會不時給你驚喜。禮物,已經在你踏實工作的時候一點一點地塞給你,足夠讓你終身受益。

所以,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,請記得“慢就業”不能當做逃避和反抗的借口,從事平凡的工作不是甘于平庸,它不會限制你的成長,更不會磨滅你的個人價值。以匠心,做職人的這個選項,堅持下來,你的人生可能更加精彩。
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